1. 实务法规
  2. 涉税争议解决
  3. 商城
  4. 工具
  5. 芥末市场

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重点提案办理回放

发布日期:2023-01-21  生效日期:2023-01-21

阅读量:329 次      来源: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23-01-07 09:54

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与民心民意紧密相连。

一年以来,省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落实“提质减量增效”要求,持续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彰显提案工作在“政协大省”中的引领示范效应。

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以来,省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大政方针和中共福建省委决策部署,共提出提案731件,所提提案涵盖经济建设、改革发展、民生事业等多个重点领域。其中《关于促进福建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等10件提案被确定为省政协2022年重点提案,分别由省政协主席和6位省政府副省长、9位省政协副主席共同督办,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目前,所有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工作均已完成,重点提案所提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所提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部分已体现在党委政府有关政策措施中。

守正出新,精业笃行。在提案“提、办、督”各方共同努力下,提案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案办理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服务工作由事务型向创新型转变。现特撷取一年来省政协重点提案的内容及办理落实情况予以呈现,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促进福建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提案内容】民盟省委会提交《关于促进福建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建议》提案。提案提出,福建是产茶大省,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有利于福建茶文化内涵挖掘和价值体现,有利于福建旅游业扩大内容和品牌打造。为此建议: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具有本地域元素和要素的茶文化特色旅游区建设。建立扶持和鼓励机制,使茶文化旅游骨干企业成为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建设茶文化特色旅游区的中坚力量。树立现代品牌意识,积极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项目,开辟特色茶旅融合精品路线。着力培养项目策划人、项目管理人员、项目导游等三类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农业农村厅、省文旅厅、南平市政府等单位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我省高度重视“三茶”统筹和茶旅融合发展,印发《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茶产业方面,出台《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八条措施》,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重点打造3个茶叶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38个产业强镇和22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形成闽茶产业梯度发展新格局。在茶文化方面,“闽茶”成功入选“福建文化标识”,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获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和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功举办了2022年第三届“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在茶科技方面,征集省内外茶科技项目成果89项、茶产业技术需求36项,打造茶科技创新平台,成功对接52个项目、合作金额1.1亿元,有效促进茶科技项目成果落地转化。在文旅融合方面,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茶庄园建设评价指南》,规范和指导福建省茶庄园建设,福安、柘荣、政和及漳平的4条茶旅路线入选“春季踏青到茶园”“夏季避暑到茶乡”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融合“大众茶馆”“共享茶空间”“国潮网红新茶饮”“数字化博物馆”等线下消费和体验场景。目前我省茶叶网店数超过1.3万家,企业数突破1万家,2021年实现茶叶网络零售额187亿元,占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一半以上;截至去年9月底,福茶网销售额已累计突破24.5亿元人民币。

进一步加快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

【提案内容】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民进省委会、农工党省委会联合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建议》提案。提案提出,福建是生态文明先进示范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指标,目前,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与生态文明先进示范地区的地位不相匹配。为此建议:提高规划目标,到2025年新增建筑中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目标,从现有的35%提高到与福建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基本相对应的比例。加强政策保障,在用地保障、招投标、金融服务、税费、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加大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扶持力度。完善标准体系,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标准体系,完善构件标准,增加构件品种,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装配式建筑的优势特点,促进社会认同,推动健康发展。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住建厅、省工信厅等单位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我省将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印发《福建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装配式建筑发展重点,积极提升装配式建筑比例。累计出台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文件27项,发布标准、图集33项,工法34项,产业政策和标准体系日趋完善,为发展装配式建筑提供了有力保障。印发《福建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布点规划(2017—2020年)》,已建成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生产基地25家,年生产能力366万立方米,钢结构生产基地48家,年生产能力298万吨,服务半径覆盖全省,先后有14家企业被评为全国装配式产业基地。福州市城区内新建建筑50%以上面积采用装配式建造,市级国有投资保障性住房项目100%面积采用装配式建造,装配式建筑开工面积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2020年被住建部确定为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自2015年开展装配式试点工作以来,装配式建筑项目累计开工6840万平方米,其中装配式混凝土项目3160万平方米,钢结构项目3680万平方米。2021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230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23%。

发挥福建侨海优势 助力打造人才荟萃的东南高地

【提案内容】致公党省委会、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联合提交《关于发挥福建侨海优势,助力打造人才荟萃的东南高地的建议》提案。提案指出,福建是全国著名侨乡,数量众多的闽籍华侨华人是福建的宝贵资源,是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此建议:通过“大数据”对海外留学的闽籍生源、海外人才及其引进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发挥具有侨海资源的党派、组织力量,鼓励海外人才回国发展。加快海外引才制度和政策创新,分重点做好海外引才。创新平台载体,全力推动海外人才向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集聚,做好归国项目转化合规性引导。借侨之才,谋划自有高精尖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海外引才配套优质公共服务体系。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人社厅、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等单位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我省坚持人才强省战略,吸引聚集了一批优秀海外人才及团队来闽创新创业,有效推动了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人才创业周”“海归英才八闽行”“海外留学人员创业项目竞赛”等引才活动,累计邀请近1400名海外人才来闽,其中博士人才占70%以上,促成人才项目引进落地意向2830项。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通过公派留学等项目选派近1000名师生出国访学交流。引进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等知名院校举办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38个,每年培养国际化人才近2000人。建设省直、福州、厦门、晋江4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吸引海外人才携高新技术项目落地创办企业,目前入驻园区的留学人员企业有334家。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家、试点8家,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超1200人。推进“侨界专家数据库”建设,遴选900多名侨界科技人才,作为引侨引智的重要对象。开辟海外高层次人才职称直评通道,比照国内同等资历人员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来自全省科技、工程、经济等领域近百位海外留学回国人才通过特殊人才评审取得高级职称。率先推进两岸职业资格直接采认工作,共有180多名在闽台胞获得高级工程师等大陆职称,5600多名台胞取得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培育壮大我省新材料产业

【提案内容】九三学社省委会提交《关于培育壮大我省新材料产业的建议》提案。提案指出,“十三五”以来,我省新材料产业成长了一批形成规模的代表企业,但产业总体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技术和管理等支撑体系亟待完善。为此建议,打造国家级新材料矿产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支持央企组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对萤石等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和统一管理,其他的采矿权逐步按市场化原则收归国有公司。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区。打造国家级新材料工程研发中心,吸引各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检测检验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等创新平台集聚配套,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定制化研发服务。打造新材料产业发展服务示范样板,探索新材料“产业+金融”解决方案。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将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通过支持培优扶强龙头企业,延伸拓展全产业链,协调推动招商引资,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力促进我省新材料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据统计,2021年全省新材料企业超1500家,产值超7900亿元。厦门钨业、紫金集团、恒申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在国际上具备较强竞争力,有较大的影响力。福州、厦门、莆田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发改委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龙岩金铜和稀土、三明氟化工材料、宁德锂电新能源材料、福厦泉和三明石墨烯、厦门稀有稀土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带。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福耀玻璃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厦门钨业等一批新材料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业研发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拥有数十家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瀚天天成等高校和企业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项目。青拓集团的不锈钢产品、福耀集团的玻璃产品等一批优势“拳头”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加快建立护理员制度 推动建设“无陪护医院”

【提案内容】农工党省委会提交《关于加快建立护理员制度,推动建设“无陪护医院”的建议》提案。提案认为,我省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带来的护理保障社会问题凸显。为此建议,参照国外较为成熟的“无陪护医院”管理模式:一是加快护理管理模式改革,重新定义护理职责及工作内容;将护理员纳入医院护理体系管理,实行责任包干、建立责任护士负责制;完善护理人力管理,建立垂直管理和工效挂钩的分配制度;改革护理职称评聘方式。二是推进护理员职业化建设,医院成立护理员职业培训机构,加强对现有护工培训,考核后可录用为护理员,纳入医院统一管理;建立多层次的护理培养和管理制度,严格护理人员准入标准。三是合理测算、确定生活护理收费标准,并按一定比例纳入医保统筹。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卫健委、省医保局等单位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我省十分重视医院护理工作,先后出台规范医院护工管理试点工作、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建设“无陪护医院”打下了基础。2022年,省政府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省“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省卫健委等4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印发《福建省“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服务内涵及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对医疗机构开展试点工作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指导;各试点医院结合实际,出台护理员管理办法,规定护理员工作条件、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医院各部门联动配合,完善监管和激励机制。截至2022年10月底,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被确定为省属医院首批“无陪护”病房试点单位,各设区市分别推出1~2家试点医院,全省共确定“无陪护”试点医院17家,试点病区107个,涉及床位数4801张。省市两级分别设立医疗护理员培训中心,搭建医疗护理员教育培训服务网络平台,2021年,全省2698名护理员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其中以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护理员2388名。

加快建设乡村物流体系推进乡村振兴

【提案内容】民革省委会、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提交《关于加快建设乡村物流体系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提案认为,加快建设乡村物流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释放农村内需潜力的重要举措。为此建议,加快出台我省《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建立具有农村特色的物流融资体系,鼓励乡村小微物流经营户整合资源联合发展,扶持一批初具规模的农村物流企业成为龙头企业,疏通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瓶颈。平衡供需优化网点,扩大农村物流服务范围,整合资源降低网点建设成本,探索农村物流末端配送新路径,推动农村电商与物流业融合发展。建立物流信息化推广小组,建立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健全农村物流信息追溯体系,助推农村智慧物流发展。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打造乡村全链条物流体系,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等单位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大乡村物流业培育力度,先后出台《福建省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实施方案》《福建省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并将乡村物流业发展纳入对各地市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2021年底,我省综合路网密度居全国第三,所有县城连接二级以上普通公路,97%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已建成乡镇邮政中心913个、村邮站点8374个,覆盖率分别达100%、60%。建成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201个、港湾式客运站213个、益农信息社1.3万个,邮政、顺丰、京东、德邦率先合作实现全省建制村100%覆盖。2021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2729亿元,位列全国第三,农村快递业务量2.52亿件,业务收入11亿元。目前,已有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39个、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1个、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9个、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3个、国家A级物流企业492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培育对象61家。经过4年的培育,全省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覆盖率分别达100%、100%、60%,乡村物流业成为我省十大乡村特色产业之一。

扶持畲族医药发展

【提案内容】少数民族界、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联合提交《关于扶持畲族医药发展的建议》提案。提案认为,扶持畲族医药发展对于弘扬中华医药传统文化、助推“健康福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此建议,加大畲族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力度,开展畲族医药文化资源的系统普查工作,建立畲族医药信息资料数据库和畲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畲族医药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加强畲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有针对性举办畲医畲药培训班或研修班,力争使符合考核条件的畲医人员逐步取得从业资格。推动畲族医药产业化发展,支持鼓励民族乡村因地制宜发展畲药种植业。加快畲族医药融入康养事业,让畲族医药走进大众,服务“健康福建”建设。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卫健委、省科技厅、省民族宗教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等单位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挖掘整理畲族医药文化,把扶持畲族医药发展作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举措来部署落实,出台《福建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福建省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福建省“十四五”中医药健康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推动福建省学术流派和畲医畲药传承保护”“深入开展畲医畲药资源挖掘、应用和传承工作”等。即将实施的《福建省中医药条例》也要求对“畲医畲药等民间医药进行搜集整理并筛选评价研究,开发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给予支持和保障。畲族医药(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版了《畲族医药学》等多部专著,全省有县级以上畲族医药非遗传承人24人,其中省级以上畲族医药非遗传承人6人,已建立全省畲族医药从业人员、医疗机构等信息库,并成立福建省畲医畲药协会和省畲族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举办2期畲医畲药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120人次。在第21届中国国际贸易投洽会、第三届商博会、2022年“三月三”畲族文化节等商贸文旅活动中,对畲族医药进行宣传,加快畲族医药推向市场。

打造世界级朱子文化品牌

【提案内容】中共界别林斌委员提交《关于打造世界级朱子文化品牌的建议》提案。提案提出,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朱子文化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为此建议,由省直有关部门牵头研究编制全省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加快完善确定《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与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联合开展课题申报,共同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朱子文化研究成果。省委、省政府联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在每年10月18日(朱子诞辰日)举办朱子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争取将朱子诗词列入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和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策划推出一批朱子文化题材的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动漫等精品力作。将朱子文化纳入全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编写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朱子文化普及教材。设立福建省朱子文化保护建设专项基金。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文旅厅、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福建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朱子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大力推进朱子文化品牌建设,取得良好成效。2022年省委宣传部牵头健全完善了福建省朱子文化品牌建设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制定《福建省朱子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等,有关地市也相继出台文件,对朱子文化保护利用进行规范。目前,我省朱子文化遗存有116处,相关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4处。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近年先后安排1670万元支持考亭书院二期、朱子文化庆典主场馆建设、卡通朱子微视频及文创产品开发项目等。2021年起,分3年安排1800万元支持朱子文化产业带项目建设,扶持资金占全省总数的1/6。2021年将“朱熹”列为“福建文化标识”,将“朱熹祭典”等朱子文化相关项目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编撰出版《朱子福建史迹图集》,在中小学《海西家园》地方课程教科书中设置《理学宗师朱熹》课程。组织创作纪录片《大儒朱熹》《朱熹》在央视播出,创作朱子文化主题的动画片等各类文艺作品,2022年福建春晚朱子文化主题节目《春日》,社会反响强烈。

强化零工经济就业群体就业服务

【提案内容】民革省委会提交《关于强化零工经济就业群体就业服务的建议》提案。提案认为,越来越多人加入灵活就业者行列,如何保障这些就业人群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好服务,成为新的社会课题。为此建议:通过单独建会、联合建会、行业建会等多种方式,不断探索完善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等零工经济就业群体建会入会的有效模式。利用工会“三师一室”维权平台,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对“零工经济”平台出现的纠纷,引导通过司法诉讼途径解决双方争议。打造可为包括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在内的零工经济就业群体提供避暑取暖、餐食加热、饮水供给、电瓶车充电、应急药箱等服务的工会户外劳动者站点。开展普惠保障服务,设计符合灵活就业群体需求和实际工作情况的互助保障计划。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人社厅、省司法厅、省总工会等单位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省委、省政府把支持灵活就业作为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举措,高点谋划、高位推动。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十五条措施》,制定《推进新就业形态群体工会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在全省范围开展维权专项行动,仅2022年第一季度,全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共立案受理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125件,涉及劳动者128人。完善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升级为“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2021年共接听服务25.71万人次。建立法律援助申请受理“全域通办”机制,实现法律援助就近“最多跑一趟”。省总工会在连续三年牵头开展“八大群体”建会入会工作基础上,拨出专款500万元,组织零工经济就业群体“百日采集行动”,对未建会企业实行建档管理、挂牌督建,在全省建立共享职工之家432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791个,累计服务职工500多万人次。两年来,累计向15314名零工经济就业人员发放意外伤害保险补助141.24万元,筹集1081.79万元实施零工经济就业群体温暖行动,慰问零工经济就业人员25773人次。

传承创新“晋江经验” 建设民营经济强省

【提案内容】省工商联提交《关于传承创新“晋江经验”,建设民营经济强省的建议》提案。提案认为,传承创新“晋江经验”,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大胆创新、放心创业、放手创造,是福建从民营经济大省迈向民营经济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动力。为此建议:从创新容错、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人才资金要素保障等方面,支持和保护民营企业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持续研发投入。聚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以及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特色经济,发挥省内外闽商优势和力量汇聚建设新福建的合力。加快出台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意见,切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企业”行动,让民营企业感受到营商福地的温暖。每年召开民营企业发展大会,表彰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从省级层面设立福建企业家日。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等单位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召开了全省民营企业发展大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表彰大会等,先后出台了加快民营企业发展25条、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1条、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19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多层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我省民营企业涉及行业数量达38个,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60%以上,提供70%的税收、贡献70%的科技成果、吸纳80%的就业岗位,全省90%以上企业和9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企业,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中民营企业占比为80.6%、89.1%,民营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力军。2021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3.38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近15倍,规上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38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721.7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62.5%,17家企业上榜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21年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9816亿元,较上年增长38.1%。2022年上半年,全省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00.2%;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5%,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记者 郑雨萱 整理)

大侠既然来过,何妨留下墨宝...

最新法规推荐:

1、关于扩大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通知

2、北京市财政局关于2024年会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通知

3、深圳市关于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4、云南省资产评估协会关于2024年资产评估师执业会员网络在线继续教育费用报销方式的通知

5、江苏省资产评估协会2023年江苏省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联合检查情况

声明与提示:相关信息谨供参考,具体以正式文件为准。